深圳地铁将支持银联闪付及全国交通一卡通过闸

发布日期:2018-12-28 浏览次数:2013

深圳地铁将支持银联闪付及全国交通一卡通过闸

深圳乘坐地铁又增新支付方式!近日,深圳地铁车站内又有了新变化,部分车站的闸机和地面上贴上了"银联闪付"和"全国交通一卡通"的标识。据悉,深圳地铁集团携手港铁(深圳)、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推出的金融IC卡银联闪付过闸服务,以及全国交通一卡通过闸服务将于近期上线。

记者了解到,在历经了半年的准备,深圳市地铁全线网自动售检票系统即将完成升级改造,近期深圳市地铁将在原有单程票、深圳通储值卡、日票、计次卡、乘车码的基础上,新增金融IC卡和全国交通一卡通两种票卡类型的选择,届时深圳市地铁全线网的支付方式将增至七种。

深圳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金融IC卡指的是各银行发行的印有银联标识及闪付"Quick Pass"标识的芯片银行卡(含借记卡、信用卡)。而绑定了金融IC卡的智能手机及智能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也可在无网络的条件下直接用于地铁过闸。与此同时,全国交通一卡通的过闸服务也将在深圳市地铁全线网同步上线。持异地发行的全国一卡通的乘客可直接乘坐深圳市地铁各线路。需要注意的是,两类卡暂时不能用于乘坐11号线商务车厢。

"使用金融IC卡乘坐地铁前,需先开通该卡的小额免密功能,且确保卡内可用余额不低于14元。"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乘客入闸时,发卡行会冻结深圳轨道交通线网最高普通单程票价14元,以确保卡内有足够的支付金额,出闸后再根据实际乘车车资进行扣费,特殊情况下将延迟扣费。

现阶段,深圳市地铁全线网每个车站将会设置至少"两进两出"共四台闸机通道,支持金融IC卡和全国交通一卡通应用。其中,大客流车站如车公庙、老街、深圳湾公园等,则将设置至少"四进六出"10台闸机。乘客可根据车站"银联闪付"、"全国交通一卡通"指引标识,找到可受理金融IC卡及全国交通一卡通的闸机。预计2019年10月前深圳市地铁全线网车站所有闸机将全部支持这两类新卡的过闸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金融IC卡和全国交通一卡通过闸应用的闸机上,原有的单程票、深圳通储值卡、日票、计次卡和乘车码使用均不受影响,进一步方便了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

金融IC卡和全国交通一卡通实行"一人一卡、一进一出"的使用规则,即乘客须用同一张卡进出闸机。"金融IC卡和智能手机、设备也不能混用。比如用金融IC卡进站,需用同一张卡才能出站,不能用绑定同一张卡的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出站。"相关负责人提醒。

金融IC卡坐地铁小知识

1、金融IC卡、全国交通一卡通可以乘坐深圳市地铁哪些线路?

答:持金融IC卡和全国交通一卡通可乘坐深圳市轨道交通(11号线商务车厢及龙华有轨电车除外),且须在地铁车站专用闸机刷卡过闸。

2、哪类银行卡可以乘坐深圳市地铁?

答:目前仅可以使用金融IC卡。金融IC卡是指各银行发行的卡面印有银联标识及闪付"Quick Pass"标识的芯片银行卡(含借记卡、信用卡)。承载金融IC卡信息的移动设备也可使用。(如:Apple Pay、Samsung pay、华为pay,MI pay等手机Pay以及智能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

3、使用金融IC卡乘坐深圳市地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1、请确保该卡已开通"小额免密功能"(持卡人可自行拨打银行客服热线或前往对应银行网点开通功能);2、请确保卡内可用余额不得低于深圳市地铁线网最高普通单程票价14元。

4、金融IC卡怎样绑定移动设备乘坐地铁?

答:因每家移动设备厂商(如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在绑定金融IC卡方式上有所不同,请参照各设备厂商官网的绑卡流程和图文解释。为了加快通行速度,建议市民乘客搭乘地铁前,提前将金融IC卡绑定移动设备。

5、什么是全国交通一卡通?

答:全国交通一卡通,是卡面印有"交通联合"标识,可在全国多个城市乘坐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卡。分为深圳市发行和异地城市发行两种类型。目前深圳市暂时没有发行全国交通一卡通。

6、所有车站闸机都可以使用金融IC卡和全国交通一卡通进出闸吗?

答:现阶段各地铁车站都会配置至少"两进两出"可受理金融IC卡的闸机。后续还将逐步增加可受理金融IC卡的闸机,方便乘客出行。

7、持金融IC卡、全国交通一卡通乘坐深圳市地铁有优惠吗?

答:金融IC卡和全国交通一卡通的计费规则,与普通单程票计费规则一致,不享受深圳市地铁票价折扣优惠,其它优惠以第三方公告为准。

越来越多的景区、商店可以使用银行卡、信用卡消费,出去玩带的现金越来越少;而最近几年随着移动支付的出现,拿着手机用支付宝、微信付款更加方便,中国游客再也不用揣着鼓胀的钱包在街上走了。

支付宝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全世界已有40个出境游目的地不用带钱包,支持移动支付。支付宝国际事业部总监陈嘉轶表示,黄金周期间,这些地方支付宝使用平均增长了十几倍,可以说是中国游客把移动支付带到了全球。此外,“60后”境外游消费人数暴增了9成,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妈、中国大伯在出境时选择了手机付款。

拿着手机扫个码就能退税

改革开放以来,出境旅游不断升温,中国游客在旅游上的花费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税金也越来越多。环球蓝联(GlobalBlue)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消费者退税购物金额达30亿欧元,居全球第一,但这30亿欧元只占可退税总额的70%,那一年中国人“浪费”的税金约为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真的是中国人不想退税吗?其中的主要原因大致为不会退税,退税方式少、换汇麻烦等等。

为了方便游客,不少简便的退税方式应运而生。联合货币从2007年开始退税业务,与欧洲六大退税集团合作,覆盖近三十个国家几十万家支持退税的商户,游客可以回国在线退税,最快7日可以到账,最高可退27%。2017年,支付宝在意大利、德国等欧洲机场试点实时扫码退税。如今,支付宝退税服务已经覆盖了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游客填好支付宝账号后,税金会当场退到本人账户里,省去了换汇的麻烦。

“买买买”变得越来越理性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公民出境游人数1.17亿人次,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2016年人数为1.22亿人次,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2017年人数为1.3亿人次,花费1152.9亿美元。

中国游客出境旅游花费虽然越来越多,但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买买买”的物品从最开始的奢侈品到现在的生活用品,消费已愈发趋向理性,中国游客的消费观念和习惯正在悄然改变。

中青旅遨游网一位资深领队表示,中国游客在刚开始出国时,最爱买的是奢侈品牌的包、表等,而现在生活小件占比越来越高。“出国一趟,基本团员人手一包,甚至有的买好多个包的。还有一个阶段,游客热衷购买马桶盖、电饭锅等家庭电器用品。现在这种景象已经不多见了,往往是化妆品、美食、精致小礼物等生活小件买的越来越多。”

游客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当前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除了物质层面,游客也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十一假期,超过90%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前往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的游客达到40%以上,文化类景区整体预定量同比增长超过36%。其中,西双版纳《傣秀》持续受到游客欢迎,假期上座率维持在70%以上;安徽安庆举办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吸引了3万余名游客感受黄梅戏的氛围。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新时代游客的核心诉求正在从美丽风景转向美好生活。“餐饮、购物、看实景演出固然是游客之所需,但并不是异地美好生活的全部,这就需要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统筹起来,过去的我们可以跟着探索和米其林指南去旅行,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不可以跟着B站、抖音去旅行呢?文化的家国情怀和旅游的人间烟火从来就是有机统一的。”